“黟县小桃园,烟霞百里间。” 2025暑假,文学院“徽塔青苗团”志愿服务团队奔赴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塔川村,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志愿服务活动。团队成员以专业所学为耕犁,深耕于塔川的沃土,围绕古诗教学、普通话推广、感恩教育和廉洁教育等活动,为当地孩子打造了一场兼具文化底蕴与现实意义的阳光课堂,在青山绿水间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,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。
诗韵飘香传经典 童声朗朗润心田
在塔川村“阳光之家”的诗词课堂中,团队成员们精选《泊船瓜洲》、《示儿》、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、《枫桥夜泊》等经典诗词进行教学,通过生动讲述诗人故事、讲解创作背景、逐句分析和情感赏析,带领孩子们诵读品鉴,感受中华传统诗词的独特魅力。课堂氛围活跃,朗朗书声中,不仅传授了知识,使国学经典焕发出新活力,更深化了孩子们对中华文脉的认知和认同,培养了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,点燃了文化传承的火种。
字正腔圆正乡音 妙语连珠趣味生
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此次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的一大重要使命。在普通话推广课堂上,团队成员们以生动的例子强调了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,设计了词语串烧、绕口令、纠正错别字、词语接龙、飞花令等一系列极具趣味性的推普活动,帮助孩子们规范语言发音,积累词汇量,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。这些活动寓教于乐,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,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学习、运用普通话的兴趣,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规范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。
手绘感恩长卷 寸心记录真情
感恩于心,回报于行。在感恩教育的课堂上,团队成员们讲解感恩的内涵与意义,组织开展手抄报绘画活动,引导孩子们通过手抄报表达对父母、师长及社会的感恩之情,通过画笔与文字传递真情,让感恩教育在实践中落地生根。在构思、绘画和书写手抄报的过程中,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,更深化了孩子们对感恩的理解,使感恩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,让他们学会体察爱、表达爱和传递爱。
清风扬正气廉洁毕生行
为践行陶行知先生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精神,团队成员们深入塔川社区,开展了“承行知精神,扬廉洁清风”的廉洁宣传活动。队员们向村民和孩子们宣讲了廉洁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,深入学习廉洁文化知识,倡导诚实守信、勤俭节约的乡村民风,并组织进行了廉洁海报绘制活动,推动廉洁理念深入人心,为塔川村带来了一阵清新的廉洁之风。
青春践初心携手共成长
活动期间,文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专程来到塔川村慰问“阳光之家”的孩子们,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,并与团队成员们进行了亲切交流,勉励大家要在实践中展现专业素养,增长才干,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这份关怀让夏日的塔川更添了一抹暖意,极大地鼓舞了团队服务乡村、奉献社会的热情,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和期待,传递了社会对乡村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深切关注。
青衿致远,步履不停。此次塔川之行,队员们以专业所学服务乡村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,丰富了乡村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。同时,团队成员们在实践过程中深化了对国情民情的认知,实现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双重历练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。
(摄影、撰稿:邵佳琪;责任编辑:朱亚军;审核:周志荣)